第十四章 秋种(2/3)
肥’是个问题。光出去买显然不行,因此周义仁给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办法,化‘肥’制作并不复杂,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,所以把机械‘弄’回来开个化‘肥’厂绝对是双赢的好局面,陈为民也深以为然。
等到秋天开始播种麦子的时候,化‘肥’厂有没有成立杨东旭不知道,五里针拉回来好几大汽车的化‘肥’杨东旭是清楚的,因为杨家村的人也去领化‘肥’了。
没错是领不是买,这个时候的农民对化‘肥’还有点不是那么信任,要钱估计没人去买。就算是领回来也是强制‘性’使用,村长必须监督撒入地里才行。
“周先生啊,这些刺鼻的粉末真的有用吗?”蹲在地头上大爷爷有些担心的问道。
庄稼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,把那些刺鼻的粉末撒进农田中就能提高好几百斤的小麦产量,他怎么看怎么都不靠谱。
“放心吧,这可是秘方一样的好东西,虽然因为少提高的产量有限,但明年肯定比今年打的粮食多老哥哥。”周义仁笑着安慰道。
“不要多,只要不少就行。”大爷爷咬了咬牙‘露’出一个难看的笑容。
秋收之后杨家村慢慢停止了进区里出售水产品,黄鳝和泥鳅已经开始猫冬了,河里的鱼经过一个夏季的捕捞数量减少,需要休养生息一下。枯泽而渔不是现在农民想要过上好生活的选择,所以一切‘交’易都开始缓缓暂停下来。
不过今年可以过个‘肥’年已经可以预见了,‘交’完公粮之后,每家的粮仓中剩余的粮食都不少。虽然无法做到一天吃三顿干的,但配上一些红芋干和其他杂粮勉强吃饱还是能做到的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‘混’个半包。
只是看到往地里撒的化‘肥’大爷爷有点糟心,不知道明年会怎样。
秋种完了之后农村的人都闲了下来,过了几天看到麦苗绿油油的长了出来行市很好,原本提心吊胆的农民终于把心放进肚子里,然后开始用模子做土坯准备盖个偏房,或者猪圈什么的。
土坯的制作很简单,把泥中掺入一些麦糠,或者碎麦秸秆什么的,填入模子中砸实在,随后取掉模子把宽约一尺长两尺左右的土坯放在地上晒干,最后当做砖头用盖房子。
砖瓦房对现在的农民来说还是奢侈的东西,土坯房是农村的主‘色’调。看到土坯杨东旭不禁想到了红砖。现在农村讲究一些的家庭用的是一般青砖,不大部分还在土坯盖房子,红砖是城里人才能用得起的好东西。
红砖的烧制其实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,只要‘弄’个砖窑控制住高温就行。想一想一下雨自己家就漏水,土坯房子用不了几年不是开裂,就是墙开始歪,杨东旭感觉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。
“哥,姐夫来了,爹让你到后宅去下。”从田里回到家里没多久,杨东旭的小叔隔着墙头喊道。
对于这个小叔(父亲的弟弟)两世为人杨东旭都没有什么好感,用一句话总结自己这个小叔就是吃啥啥在行,干啥啥不行,整个一蛀虫。
可爹娘爱老幺的传统哪里都有,虽然自己这个小儿子有点不正‘混’,这几年提的几‘门’亲事没多久都被退亲了,甚至这两年就算是托人也没人再说媒,可杨东旭的爷爷‘奶’‘奶’还是把他捧在手心里。
“我去看下。”杨爸尴尬的对自己老婆笑了笑转身出了屋。
“哼,刚过几天舒心日子就不认识自己是谁了?”杨妈冷哼一声当做没看到自己小叔子。
夏天的时候几次去区里‘交’易没出事,于是有不少都动了心思。毕竟杨东旭家虽然明白财不‘露’白的道理,可扛不住街坊四邻犹如间谍一样的打探啊。
所以杨东旭家和村长家发财的消息就不胫而走,虽然畏与大爷爷的威严没人敢说什么,但有不少也偷偷去了区里好几趟,可惜找不到‘门’路,于是开始上‘门’准备搭伙。
其中自然有杨东旭这个小叔,还是爷爷带着亲自上‘门’谈的。可是‘交’易的事情杨爸只是个送货的,大部分事情都是杨东旭小姥爷和大爷爷在处理,供销社的‘门’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